【资料图】
本文转自:人民日报客户端
王昊男
老旧小区改造是提升老百姓获得感的重要举措,也是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的重要内容。记者从朝阳区住建委获悉,截至7月底,朝阳区已有12个老旧小区改造完工,一个个老小区焕发“新活力”,改出了满满的幸福感。
这12个老旧小区涉及潘家园、劲松、常营、酒仙桥、将台等街乡,改造内容包括楼本体、外墙保温、上下水、公共区域等。
“老旧小区改造是重要的民生工程,针对朝阳区老旧小区呈现改造面积大、改造需求多、片区集中等特点,区住建委积极研究,探索一体化‘投资+设计+施工+运营’的招标模式,通过‘片区统筹、整体授权、分步实施’的方式,实现片区整体化提升。”朝阳区住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。
潘家园街道松榆里小区建成于1992年,共4个小区涉及2600余户居民。街道联合设计、施工、运营方,针对小区保温程度较差,各项基础配套设施逐渐老化,一层半地下室住宅,存在采光不好,通风不畅等问题,制定了个性化的改造方案。潘家园街道相关工作人员汤优介绍,在松榆里小区的改造中,除了进行外墙保温、屋面防水、楼道粉刷、管线入槽、空调规整、窗户和防火门更换、破损路面修补、绿化补种、施划停车位等,还安装了全覆盖的安防系统,并将半地下室的采光顶改成了玻璃顶,加装防盗窗和逃生窗。
改造后的松榆里小区,实现“逆生长”,小区道路平整、植被错落有致,老人们在运动场地上锻炼身体,不时传来孩子们的欢声笑语。“小区大变样,环境变靓了,活动空间也更大,住着更舒服了!”松榆里社区三区的居民刘献凤点赞说。
今年朝阳区还完成了劲松一区、二区改造,其中劲松一区114号楼为北京市危旧楼房改建试点项目之一,原地“重生”实现了66户居民回迁入住。“我们一家人都挺满意,相当于换新房了。”114号楼居民安福玲说。改建后的户型得到了极大优化,进一步提升了房屋的居住功能。同时,还在适老化细节上做了精细处理,单元门至电梯门之间的通道采用坡道设计,每个单元楼还增建了一部电梯,采用平层入户的方式,解决老年人“上下楼难”。在新增的地下一层,还将为老年人提供老年餐厅、理发等服务。
“危旧楼房改建是老旧小区综合整治的新模式,也是城市更新的一种新方式。”朝阳区住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,2023年,朝阳区新开工30个老旧小区改造工程,目前全区共有97个在施的老旧小区改造项目。下一步,朝阳区将继续探索居民、社会资本参与老旧小区改造的实施路径,为居民构建更加舒适宜居的生活环境,不断提升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。
关键词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