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唐朝昭 通讯员 厉艳佳
【资料图】
翻开宁乡农创联最新的品牌宣传册,“85后”喻超手捧着瓯江彩鲤,脚下踩着田埂,笑容灿烂。
瓯江彩鲤是喻超培育的“稻鱼虾综合种养体系”中的重要一环。2014年,喻超辞去企业管理工作,回家当起了“新农人”。他瞄准稻渔综合养殖特色产业,通过规模化经营、专业化生产,将生态农场办得红红火火。
青春的绚丽之花正绽放在乡村的沃土之上。一组来自共青团长沙市委的统计数据显示,在长沙县、望城区、浏阳市、宁乡市,目前共有超过50万名青年奋斗在农业产业一线。其中,700余名新时代农村青年“领头雁”正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广袤天地中翱翔。
打造自有农业品牌、打通电商销售渠道、带动周边村民就业、带动本地青年返乡……他们是乡村振兴的“接棒者”,更是“加速器”,正为长沙实现农业更强、农村更美、农民更富注入澎湃的青春力量。
“院士+青年”,走出新“稻”路
喻超经营的农场位于宁乡回龙铺镇,取名为“田园牧歌”。得益于中国工程院刘少军院士、柏连阳院士稻渔综合种养创新团队工作室的指导,他流转的上千亩水稻田里,单作水稻、稻虾共作、稻鱼共作等多种模式让当地众多农户受益匪浅。
不仅有“院士农业”加持,今年,一项由湖南农业大学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正式启动。其中,关于“稻虾丰产与土壤碳增汇综合种养技术模式研发与应用”有关研究内容落户在喻超的农场。
“过去传统水稻种植品种单一,收益不是很稳定。”喻超给记者算了一笔账,加入鱼和虾之后,每亩水稻田可以增加约3000至5000元的收益。这项国家重点课题启动后,将用3年时间研究出能实现固碳减排、稻虾丰产和改善土壤的综合种植新模式,对比稻虾共作模式,预计每亩还能再增加收入逾2000元。
田间地头,越来越多的长沙青年正在为端好中国人的“饭碗”而努力。
在长沙县金井镇,有着十年基层工作经历的曾金独自承包了600多亩农田,参与到长沙县万亩粮食生产示范片的火热建设中。他还与当地种粮大户一起成立了农机专业合作社和农业科技公司,通过“公司+合作社+农户”的模式降本增效,带领上千名当地群众共同致富。
“社员和农户只需做好大田管理,育秧插秧、机械翻耕、加工销售都由合作社和公司来解决。”据曾金介绍,现在合作社已经有先进农业机械150多台(套),建成了机插育秧工厂、高标准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和2000吨的仓储设施,年育供秧可达1.5万亩,全程机械化年作业服务能力可达2万亩以上。“下一步,我们还将建立智慧农业中心,打造数据可视化的数字粮仓。”
青年农民正在成为守护百姓“米袋子”的主力军。去年以来,长沙新建高标准农田20余万亩,覆盖40余个乡镇,其中45岁以下青年种粮大户超过85%。
青农人拎起“菜篮子”创业
培育优质菜苗、蔬菜基地集采自供、建立农产品可溯源系统……在长沙,还有越来越多的青农人拎起“菜篮子”创业,他们正致力于将更丰富、更优质的蔬菜送上全国居民的餐桌。
宁乡市农创联会员、中山大学毕业的心理学硕士谢扬帆始终放不下心中那片绿水青山。在国企工作三年后,他毅然选择投身农业产业,将有机农业作为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。
2019年,他回到家乡宁乡流沙河镇建起150多亩的归湘农场,打造起“果草虫鸡共生”的新模式,通过电商直播加渠道销售,农场生态鸡供不应求,还带动周边村民共同致富。
“90后”曾世杰是长沙农创联最年轻的会员之一。2015年,23岁的他带着自筹和贷款的400多万元回到了家乡望城区靖港镇,创办了世宏生态农业。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,他潜心研究,打造了“农家肥浇灌”“机械化种植”“产品可溯源”等一系列蔬菜名片,热爱运动、形象阳光的他,也被大家亲切地称作“蔬菜王子”。
2019年,他又联合当地12家农业龙头企业共同成立了湖南省首家农业产业公共服务平台“中望优农”,从农产品销售、科技人才服务、农技农资服务、种苗服务、农产品检测等方面,面向全区农业产业提供支持。
“85后”姚栋就是“中望优农”平台的服务对象之一。2012年,他在城区经营的快递业务已经开始步入正轨,而他却拿着计划买房的存款,顶着压力回到家乡茶亭镇种起了红薯。
“种红薯,就要我们这里的干泥巴。”姚栋搓了一把泥土说,种红薯并不是他的突发奇想,而是久经考量。为了让红薯产业走向更广阔的市场,姚栋携妻小返乡创业,注册了“薯夫妻”品牌,推行机械化种植,引进商薯、烟薯、天目山小香薯等十余个品种。经过精加工后,小小红薯身价“飙升”,价钱可以翻几倍甚至十几倍。
一人富,不算富。他带动周边200多位村民种起了1000多亩红薯,为他们提供种苗和技术指导,包回收、包销售,解决了大家的后顾之忧。
“领头雁”投身乡村基层治理
一大批青农人不仅成为当地农村致富的“领头雁”,更成为了乡村治理的主力军。
湖南省党代表、浏阳市龙伏镇新开村好爸妈种养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沈慧锦,同时也是新开村的党总支副书记,不仅带领村民共同致富,还在当地培养了大批“农业大户”和“新型职业农民”,共同打造了浏阳市第一个万亩优质稻种植示范基地。
据团市委统计,全市先后有55名农村青年“领头雁”成为村支两委委员。越来越多返乡创业青年正加入村干部队伍,带动农业产业蓬勃发展,为乡村发展和基层治理注入了新动力。
“充分发挥农创联组织优势,把更多的农村青年人才引回来、留下来,实现‘家门口的幸福’,培育更多农村青年‘领头雁’,是共青团长沙市委的工作重点之一。”据团市委刘林志介绍,通过抓协会、搭平台,优服务、重引领,争政策、建载体,长沙农创联的“头雁”们羽翼渐丰,逐渐形成了“头雁竞飞、雁阵相随”的雁群效应。
近年来,团市委持续实施青春建功乡村振兴三年行动,以农村青年“领头雁”培养计划为抓手,通过长沙农创联平台组织聚拢全市骨干青农人,开展培训交流、直播带货和短视频大赛、对接金融法律政策支持等。
记者了解到,为进一步赋能农村青年返乡创业,长沙出台了全国首个系统性的乡村产业人才认定支持政策体系《长沙市现代农业产业领军人才认定办法》。同时,在市委组织部(人才办)的指导下,团市委连续开展了长沙市十佳农村青年人才“领头雁”推树活动,41名十佳“领头雁”在广袤农村创新创业,面向大学生进行创业故事分享活动,线上线下覆盖20余万人,鼓励更多年轻人返乡创业。
据介绍,目前长沙农创联已凝聚吸纳新时代农村青年“领头雁”700多名,先后培育推荐50余名农业创业青年获得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、全国劳动模范、乡村振兴青年先锋、全国“五四”青年奖章等国家和省级荣誉,32名会员被认定为“长沙市现代农业产业领军人才”。
关键词: